很多朋友在做完根管治疗后会有一个担心:这颗牙没有了牙神经,是不是就像一棵枯树,变得很脆,用不了多久就会崩掉?这个说法其实很普遍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确实。
首先要明白,牙齿的结构确实会发生变化。一颗健康的牙齿,内部有柔软的牙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神经,它包含着血管和神经,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牙齿提供水分和营养,让牙齿保持一定的韧性和活力。
而根管治疗,是为了挽救一颗因为深度蛀牙、外伤或裂纹而导致牙髓发炎、坏死的牙齿。治疗过程会消除掉这些已经病变的牙髓组织,并对根管内部进行严格的清洁、消毒和填充。这样一来,导致牙疼的“病灶”被清除了,牙齿保住了,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失去了来自牙髓的营养供应。
失去了营养供应,牙齿的硬度其实变化不大,但确实会逐渐失去一些水分,韧性会有所下降。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根新鲜的树枝,富有弹性,不容易折断;而一根干燥的木头,虽然依然坚硬,但在受到突然的、过大的力量时,相对更容易劈开。所以,说治疗后的牙齿“变脆”有一定道理,但更正确的描述是它的抗折裂能力会有所减弱。
但这绝不意味着这颗牙就“命不久矣”。恰恰相反,根管治疗本身的目的就是让这颗牙齿能够继续健康地留在口腔里,正常行使功能。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养护,很多经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同样可以使用很多年,甚至伴随终身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使用和维护它。
那么,具体应该怎么做,才能更好地延长这颗“治疗牙”的使用寿命呢?这里有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可以借鉴。
第①点,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,就是及时给牙齿穿上“保护盔甲”——牙冠。这是保护治疗牙有效的方式之一。根管治疗后的牙齿,由于一部分牙体组织在治疗时已经被磨除,本身就不完整了。加上韧性下降,在咀嚼时,尤其是吃一些硬物时,很容易发生劈裂。一旦牙齿从中间裂开,裂痕深及牙根,那往往就只能拔除了,之前的治疗也就前功尽弃。
而牙冠(俗称牙套)就像一个头盔,将整个牙齿包裹起来,把咀嚼产生的力量均匀地分散开,大大降低了牙齿劈裂的风险。所以,通常医生都会建议在根管治疗完成后,尽快为这颗牙齿制作并佩戴上合适的牙冠。
第二点,要学会“量力而吃”。虽然戴了牙冠,但毕竟内部的牙齿结构有其特殊性。在日常饮食中,要有意识地避免用这颗牙去挑战极限。比如,啃咬骨头、螃蟹壳、开啤酒瓶盖这类确实要避免。对于特别硬的坚果、糖果等,也出色用其他健康的牙齿来处理。养成把食物切成小块再吃的习惯,也能有效减少对牙齿的瞬间冲击力。
第三点,日常清洁维护要做得更到位。很多人觉得,这颗牙已经治疗过了,还做了牙冠,就不会再出问题了。这是一个误区。牙冠和自身牙齿的衔接处,依然是病菌容易附着的地方,如果清洁不当,依然可能发生蛀牙,我们称之为“继发龋”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会破坏牙冠的密封性,影响其使用寿命。
因此,这颗牙周围的清洁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。刷牙时更要仔细,牙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,它能有效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。定期使用漱口水也可以作为辅助清洁的手段。
第四点,一定要坚持定期复查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。让医生帮忙检查一下牙冠的边缘是否密合,有没有松动,周围的牙龈是否健康。通过拍X光片,还能看到牙根深处的情况是否稳定。定期复查就像是给这颗牙齿做“年检”,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小问题,在它演变成大麻烦之前就处理掉。
总而言之,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确实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,但它绝非一颗“脆弱”到不堪一击的牙齿。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它,通过戴牙冠、注意饮食、加强清洁和定期检查这几种方式综合保护,它完全可以继续担当咀嚼重任,长久地为您服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