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孩子龇牙一笑,露出几颗可爱的小白牙,当爸妈的心里都甜滋滋的。可一旦发现乳牙上出现了小黑点,那份甜蜜瞬间就变成了焦虑:“这么小的孩子,牙齿坏了要不要补?”“补牙材料靠谱吗?孩子能配合吗?”别慌,孩子的乳牙健康确实至关重要,它不仅关系到当下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,更是未来恒牙健康的“奠基石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完全搞清楚儿童乳牙补牙的那些事儿,从主流材料的选择到日常家庭护理,帮您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牙齿防护墙。
![]()
乳牙为什么要补?难道不是迟早要换掉吗?
这个误区非常普遍,但危害极大。乳牙的使用周期长达6-10年,它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。首先,健康的乳牙是孩子有效咀嚼食物的确保,直接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发育。其次,它们为恒牙的萌出预留了必要的空间,并引导恒牙正常萌出。如果乳牙龋坏重甚至过早脱落,可能导致邻牙倾斜、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造成牙齿排列不齐、牙颌畸形。更重的是,乳牙的牙根下方就是正在发育的恒牙胚,乳牙的深龋或根尖周炎症很可能直接损伤恒牙胚,导致未来萌出的恒牙釉质发育不全或形态异常。因此,一旦发现龋齿,及早干预治疗至关重要。
儿童补牙的主流材料有哪些?各有什么优缺点?
目前,临床上用于儿童乳牙补牙的材料主要有几种,它们各有适用场景,就像应对不同天气要穿不同的衣服一样。
玻璃电荷水门汀是儿科牙医的“老朋友”。它的大优势在于能够持续释放氟化物,就像给牙齿穿上一件会自我修复的“防弹衣”,有助于预防继发龋(补牙材料边缘再次蛀牙)的发生。同时,它对牙髓的刺激性较小,操作时间相对宽松,尤其适用于配合度欠佳的低龄幼儿、靠近牙龈的颈部龋洞或作为过渡性修复。但它的缺点是美观性较差,强度有限,耐磨性不如树脂,通常用于非主要受力区的修补。
光固化树脂是前牙修复的“外貌担当”。它的颜色可以与牙齿高度匹配,达到几乎以假乱真的美观成效,强度高,耐磨性好。因此,对于门牙等可见部位的龋洞修复,树脂是优先选择。不过,它的操作过程对隔湿要求极高,需要牙齿表面完全干燥才能确保粘接成效,这对好动的小朋友是个挑战。此外,树脂材料本身不含氟,或释氟能力很弱。
预成冠则是重缺损乳牙的“铠甲”。当乳牙龋坏面积过大,单纯用补牙材料无法确保牢固性时,预成冠就是很不错选择。它是一个现成的、与牙齿形态匹配的金属小牙套,能够完整包裹患牙,其外形和功能,非常坚固耐用,能有效保护牙齿直至正常替换。虽然它是个“小钢牙”,看起来不如树脂美观,但对于确保重龋坏乳牙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。
![]()
氟化物在乳牙防龋中扮演什么角色?
如果把蛀牙比作一场牙齿与病菌的战争,那么氟化物就是守卫牙齿的“精锐”。它对乳牙的保护体现在多个层面。当氟化物接触到牙齿表面,它能促进牙齿釉质矿化,使牙齿结构变得更坚固,更能抵抗酸的侵蚀,这被称为“再矿化”作用。对于非常早期的、只有颜色改变但尚未形成龋洞的“白斑”状脱矿,氟化物甚至能帮助其逆转。此外,氟化物还能抑制口腔中致龋病菌的活性和产酸能力,从源头上减少威胁。
日常获取氟化物的途径包括使用含氟牙膏(3岁以上儿童使用豌豆大小),在牙医诊所进行正规的牙齿涂氟(使用高浓度氟化凝胶或氟保护漆,通常每半年一次),以及在部分低氟地区,遵医嘱使用氟补充剂。需要强调的是,任何氟化物的补充都应在牙医指导下进行,避免过量摄入。
![]()
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护理补过的牙齿?
补牙成功只是第①步,后续的家庭护理才是决定成效能维持多久的关键。首先,要帮助或孩子完全刷牙,确保每个牙面,特别是补牙材料与牙齿交接的边缘区域都清洁干净。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至关重要,因为这里是蛀牙的高发区。其次,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频率和总量,减少零食、饮料(尤其是碳酸饮料)的摄入,鼓励喝白开水。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“安检”,建议每3-6个月带孩子拜访牙医,让医生检查补牙材料是否完好、边缘是否密合、有无新的龋齿发生,并及时进行必要的维护。
一口健康的乳牙,是送给孩子甜蜜的童年礼物,也是他们未来自信笑容的坚实基础。面对乳牙问题,科学认知、积极预防、及时干预是三位一体的黄金法则。
